跳到主要內容區

賀!本系彭靖雅同學榮獲本校第12屆海洋文學獎散文創作組入選獎

鳥隆
基隆的天空,是雲、是雨、是黑鳶的遊樂場,港區時常盤旋著數十隻的黑鳶,在空中盤踞,時而飛昇,時而俯衝;在基隆,天空,便是這群被俗稱為「老鷹」的黑鳶的地盤。
黑鳶是腐食性動物,通常以魚類和動物屍體為食,黃昏時你也可以在基隆港看到牠們乘著夕陽的餘暉追逐嬉戲、互相拋接樹枝,夜晚則因為夜棲而看不到牠們的身影。基隆的天氣潮濕、多雨,但同時也因為基隆與漁業的緊密連結之特殊,反而也成為了黑鳶和基隆不言而喻的默契,魚販們所丟棄的的廢棄魚內臟和賞鳥人投餵的食物也讓一度瀕危的黑鳶重新壯大了族群。
我曾看過一部紀錄人稱「老鷹先生」的沈振中老師追索老鷹的紀錄片《老鷹想飛》,片中老師對於老鷹的那份執著,以及致力將天空中快要消失的一抹身影重現在我們眼前的毅力,十足是令人欽佩;片中的核心部分也讓我清晰的體悟到臺灣黑鳶的處境:人類文明發展所造成的棲息地縮減、食物來源不足的飢餓問題、不明疾病、非法盜獵、農藥造成的二次毒害、環境污染等。與此同時,在看完後我也因此對牠們有了更深的興趣,也對於這個物種背後所背負的故事、牠們所要面對的未來產生更多的好奇心。
不只是留鳥,黑鳶同時也是一種候鳥,每年斗杓北指時,黑鳶便會從西伯利亞途經山東、廣東、再到基隆度過寒冬。我總會想像著,興許在那資訊不發達的時代,人們應該會好奇海的另一端究竟是什麼:是風吧。我思量著,風帶來了故事的種子,而候鳥帶來了風⋯⋯一切都讓風來告訴你,究竟主角是歸人、是遊子、抑或只是個過客;不僅如此,候鳥還承載著打漁者對家的思念,也擔當著指引歸途的燈塔,我們彷彿能由牠們的眼神中看見古往今來的興衰,在基隆幾十年甚而幾百年的更迭中,只有黑鳶一直都在,一直看著這個城市,或許這也是種牠們獨一份的守護方式吧。
年復一年,候鳥每年都會遷徙來臺,牠們所乘的風每年都會不斷帶來新的故事,而時間使故事的種子發芽。我聽著他們所講述的故事,獨自佇立在基隆港向遠方眺望,看著黑鳶的來來去去。也許正因為我們無法飛行,更希望牠們能夠展翅翱翔,我這樣想著。

瀏覽數:
登入成功